香港理工大学的校长潘宗光作客网易

发布时间:2007-3-15 15:31:00 |
来源:网易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各位网友能准时光临网易的“两会”直播室,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香港理工大学的校长潘宗光先生做客网易新闻中心。潘校长下午好。
潘宗光:你们好,大家好。
解读高校为何文理分科
主持人:潘校长是特邀人士,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在“两会”中您也提出了一些提案给政府,其中有我们很关心的一条:“我国工程教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听名字好象很虚,我们来解读一下,您认为高等院校的工程科技研究也应有适当的分工和定位,对于这个问题,新中国在建立之后,对我国的大专院校进行了大的调整,建立了分门别类的专业学校,比如北大成立了文科学校;清华成为了工科学校;中国科技大学成为了理科学校;改革开放之后,直到90年代才重新实行高校合并,那段时间很热,重蹈综合性大学的道路。请问,以前的学校和您提到的分门别类有什么不同吗?
潘宗光:完全不一样。分科不等于你是理科、他是工科、他是文科。在工科当中,他们的理念是怎样的?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工科学校很重视工科理论,培养各方面的高档人才,它的学问很高,理论很好。有的学校除了提供工科理论以外,还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重视学生的创意,希望这个学生出来,不单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有很好的创意,虽然是工科,但在办学理念当中,希望培训什么样的学生的理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指的分工是一个角度的分工,是理念、方向上的分工,不是说你是工科、他是理科、他是文科这样的分工。
主持人:在大分类中小方向的分类不同?
潘宗光:主要是发展方向、办学理念和取向完全不一样。举个例子,刚才说很多大学合并变成了综合性大学,这和分工不一样。主要是这样,比如现在有很多大学很重视理论的研究,可以学到很好的知识。老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完课以后去搞科研,但如何评量他的科研成果,主要是看他发表了多少文章,多少论文。从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评量这个老师的成果怎样。整间大学也是由看这间大学有多少老师、多少成就来评量这所大学的质量。
潘宗光:其实这没有问题,也十分重要,是鼓励大学从事基础研究,提升整个学科领域的。但如果所有的大学都做同样的一件事,这样就有些问题了。因为现在的大学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我做我的,和社会分开。如果大学只做基础研究,可以和社会没有关系。但现在大学和社会有很深的关系,除了培训学生以外,还有如何和社会配合的问题。比如解决基层的问题,怎么从事技术转移,将理论变成有用的技术转给工业界、企业界,也要帮助企业界解决很多重要的问题,这不光需要老师讲基本理论研究,还要重视实际应用方面。
潘宗光:所以我看,除了综合性大学的老师重视基础研究,发表文章作为主要的评量以外,如果以文章数量、文章质量作为评量最重要的指标,很多老师就会钻空子,只发表文章,但研究到底对社会有没有用他是不管的,发表完了就完了,这个理论对社会有什么帮助不是他的事情。所以我想,我们国家需要不同类型的学校,最近胡总书记也讲过几次,工程院的院长徐光德(同音),他也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也讲过很多次,他看到现在我们国家培训出来的很多毕业生,都是理论很好,但动手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没有创意。像这样的大学生对国家起的作用相对来说不太大,他希望国家除了培训基础理论强的学生以外,还要培训实际动手能力更高、更有创意的毕业生,对国家更有好处。不等于取消原来的模式,而是要同步并重。所以我说,需要有不同的大学,有一些传统的综合性大学,老师做科研;还有大学要以应用型为主,比如要求学生好好掌握基本理论,然后多给机会从事实践工作、实用性和创业指导。
潘宗光:在香港是这样,香港目前有几间大学,我们就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比如有些大学是做综合性科研的,香港理工大学和政府有一个协议,我们是从事专业培训,培训专业人才,我们也有科研中心,一部分是发表理论科研文章,但更多是从事有经济效果的应用科研。我们有很多科研成果,可能那些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不是很高,不能发表上杂志,但它的实用价值很强,放在社会上使用有它的经济价值。比如我们香港理工大学每年也会参加国际上很重要的“创新产品博览会”,每年在瑞士日内瓦、布鲁塞尔、德国和我们国家的北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很重要的博览会。我们理工大学每年也参加,展示我们很多的科研成果,每次都会拿到金奖、银奖或铜奖。这些奖项不一定可以发表上科研杂志,但它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帮助企业家发展。
潘宗光:虽然我们也做理论,但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为工业企业培养的,是他们很好的伙伴。比如某些问题是工业不能解决的,企业不能解决的,可以拿到我们学校来解决。他们可以拿出一定的科研经费让学生研究,帮助学生发展。有的中小企业本身没有庞大的科研队伍,没有实验室,不能做,这样他们就很难发展。我们大学就可以和他们谈谈,如果我们有能力帮他们开发新的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对商家来说有好处,可以投放市场,对老师来讲可以拿到科研经费,他们赚了钱以后又会回馈我们,帮助我们发展。这是应用型的思维,但不是光是分科的那种分工。
潘宗光:现在香港理工大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是全面教育,过去办教育是一个学生进来,念几年书,然后拿到学位,再到社会上工作。但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一个学生进来读几年书,可能出去以后他的知识不一定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从香港理工大学的理念来说,我们认为,帮助学生吸收知识是一半的工作,另外一半工作是如何帮助这个青年人全面发展。可能很多学生进来读书是为了踏入社会以后争取名利,但学校的培养理念是希望增强他的责任感,他对社会有什么责任,对国家有什么责任。思考以自己的能力能帮助国家多少。
潘宗光:现在通信事业非常发达,一个人看事情的视野一定不能窄,一定要有国际视野;第三个方面是,学生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应该对他学到的知识有灵活的变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能够独立思考,看到一个问题能够判断出它好不好、对不对,不是只说对还是错的问题,要灵活运用他的学问,要有很好的判断能力。
潘宗光:第四点,我们应该帮助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比如工科毕业生,毕业以后出来工作,他要写一个报告,推荐他的计划点给他的老板和客户,怎么推荐?你的文章不管写得多好,都需要有效地推广出去。沟通是两个层面的,第一是对语文的掌握。比如在香港我们很强调一个学生“两文三语”的能力。什么是“两文”呢?就是英文和中文的书写能力;“三语”就是他的表达能力,英文、中文(普通话和广东话),在香港这三语要能通。掌握语文能力这是一半,另外一半就是他的沟通技巧,他要能很有效、很快地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
潘宗光:一个人无论有多高的学问,如果他不能表达出来,不能和人沟通,也是不理想的。他应该要好好地掌握他的语言能力,表达出来。比如我面前有说英文的,说普通话的,还有说广东话的,我必须要有很快的反映。

最热门家教资讯浏览
北京教员信息搜索
要求科目:
学校:
要求专业:
要求性别:
北京家长信息搜索
要求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