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母亲的教育——举债15万培养出一个博士后和两个硕士

发布时间:2007-2-14 6:45:00 |

在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这块热土上,人们传颂着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个博士后和两个硕士的母亲陈瑞兰。她和千千万万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一样,侍奉公婆,操持家务,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儿女上学举债15万元,却为国家培养出了三个栋梁之才。她自己也自学医学知识,取得了吉林医科大学函授专科学历,30多年的“赤脚医生”生涯,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自强自立不向贫困低头
  近日,记者在和政县新庄乡关滩沟村见到了朴实的农家医生陈瑞兰,冬日的寒风没有挡住这位“赤脚医生”对村民的关爱,风尘仆仆的她忙着为村里的儿童接种疫苗,刚刚歇了口气,又有一位待产的妇女在等着她去接生。
  1954年出生的陈瑞兰,自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尽管当时家庭条件艰苦,但是开明的父母却坚持让她读完了小学。
  和丈夫董志成结婚后,家里老老小小二十多口人,有二十几张嘴等着吃饭,而她家的耕地都是山地,属于靠天吃饭的家庭。陈瑞兰没有退缩。孝敬公婆,侍奉姑小,耕田种地,样样做在前面。1974年,乡卫生所培训乡村医生,只有小学文化的陈瑞兰积极报名参加,为了家里和学业两不误,她早早起床做好一家人的饭菜,然后赶往20里外的县城去上课。有一年,因为要到县城参加医学培训。但瘫痪在床的婆婆让陈瑞兰进退两难,为了不让老人受半点委屈,她干脆背着老人上县城,租了一间房子,一边学习,一边照顾老人。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她终于取得了吉林医科大学函授专科学历。
  再苦再累让孩子们读书
  1980年土地承包到户,当时,陈瑞兰丈夫董志成与父母及三个弟弟同住一家,家里劳力少,她又要到卫生所上班,三个弟弟及家里人意见很大。看着别人家的孩子纷纷辍学回家,董志成提出让大儿子回家帮着干农活,陈瑞兰坚决不同意。“再穷也要让我的孩子读书,有啥活我干,有啥苦我吃”。通过当几年大夫的切身体会,陈瑞兰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她硬是坚持让孩子们读书。为了供孩子们上学,她干脆把乡卫生院承包了下来,白天步行到10里外的卫生院上班,晚上回家突击干活。想通了的丈夫也站在妻子的一边,和她一起默默地劳作。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教师。在陈瑞兰不向命运低头的影响下,她的三个儿子从小学习刻苦,成绩都很优秀。孩子们中学住校之后,每星期陈瑞兰都要到20里外的县城中学给孩子们送烙好的馍馍,二十几里的山路,背着20多斤重的干粮。陈瑞兰往往是下午6点从家里出发,为了赶时间她不顾疲劳,几乎是一路小跑到学校,而赶到学校时总是晚上十点多。长期给孩子送馍馍,而没有任何饭菜,让她觉得很对不起孩子,可她实在没有能力让孩子吃得更好,就连馍馍有的都是当大夫看病换来的。陈瑞兰除了晚上给孩子们洗衣做饭、烙馍馍、缝补衣服外,就是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时间一长,她刚要开口,三个儿子就异口同声地说“只有尝尽苦中苦,才能甜上甜”。
  一举夺魁书写教育奇迹
  1991年,长子董世魁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工程系。沉闷的关滩沟沸腾了,村民们互相奔走相告“咱农民的娃娃真行”,一些以前说风凉话的人也开始暗暗佩服陈瑞兰的决心和胆识。但是这年秋天,和政县突遭百年不遇的冰雹袭击,庄稼颗粒无收。面对长子的录取通知书,陈瑞兰百感交集,借遍了所有的亲戚,变卖了牛羊鸡,终于凑够了学费。穿着母亲亲手为自己缝补的带补丁的衣服,长大了的董世魁觉得很不好意思。察觉到孩子心里的想法后,陈瑞兰告诉孩子:“这是去上学,又不是去比吃穿”。开学之日,陈瑞兰将董世魁送上了去省城的班车,当她把留给自己吃中午饭的两元钱买成袜子硬塞到董世魁手中时,董世魁知道母亲要挨饿回家了,泪水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握着母亲的手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董世魁一边节衣缩食,一边刻苦学习,三餐减到两餐,只吃最便宜的饭食,花费一天控制在2.7元。抱着母亲“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他每天清晨4点就起床,在走廊的灯光下背英语单词,就这样他从大一到大四,门门功课名列前茅,年年都拿一等奖学金,并获得1997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学金”“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基金?建昊奖学金”。他在学习之余还当家教,从而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坚强母亲一生的三个愿望
  在陈瑞兰位于山顶的家,尽管记者对陈瑞兰的家庭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真实地走进这个农家小院,其贫寒的状况还是让记者颇感心酸。年久未修的房屋内摆设简单,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各种奖状,看到这些奖状记者很想知道当时村里的人看到陈瑞兰家的贫困状况,劝她不如养一群羊,还有人讥讽她心大的时候,她是怎么挺过来的。
  记者:当时村里有人劝你只供一个就行了,这么累着自己,图啥?面对不理解的风言风语,你是怎么想的?
  陈瑞兰:当时自己抱定一个信念,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只要能读更多的书,肯定不会错,再苦再累也不能耽误了孩子。
  记者:当时借这么多的钱,思想上有没有什么压力。
  陈瑞兰:压力很大,但是为了孩子读书,让我和丈夫做出任何牺牲都行,砸锅卖铁,变卖家产,只要有一口气,就不能让孩子没有书读。
  记者:目前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陈瑞兰:我这一生有三个愿望,一是将孩子培养成人,二是为公公婆婆养老送终,三是将欠下的剩余6万元债务还上。三件事情已经完成了两样,剩下的一件随着孩子们的毕业,慢慢就会实现。除此之外,如果经济上允许的话,想将自己的房屋翻修一下。自己和老伴百年之后还是葬在这里,为的是不断提醒孩子们,成功来之不易。
  雪中送炭政府进行救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长子的激励下,次子董世忠、三子董世孝学业捷报频传。面对这些,陈瑞兰喜忧参半,三个儿子高额的学费,让这个年收入不足5000元的山区家庭难以承受。1999年,是陈瑞兰最为艰难的一年,三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一共需要6万元。深夜,躺在床上的陈瑞兰夜不成眠,所有亲戚都让自己借了个遍,家里值钱的东西也都变卖了个干净,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钱呢?可千万不能让孩子们停下读书的脚步,抱着砸锅卖铁也要孩子读书的坚定信念,走投无路的陈瑞兰哭着走进了县委大院,见到时任县委书记马方的那一刻,不知如何是好的陈瑞兰跪着向马方哭诉,马方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为她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当即捐助2000元,并为她办理了4.8万元的扶贫贷款。2003年,时任县委书记的郭鹤立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将陈瑞兰家庭评为“教育立县”模范家庭,奖励两万元。
  “赤脚医生”无私奉献爱心
  同时作为一名一线医疗工作者,陈瑞兰始终急病人所急,对他们需要,总是无论严寒酷暑都随叫随到。娴熟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高度称赞。
  2002年,金沟村一位产妇怀有双胞胎,医生建议其住院接生,但因为家庭贫困,没钱住院。当时家属找到陈瑞兰,她立即前往产妇家,经检查一顺产,一横产,产妇在生下一孩后休克,她立即抢救,为胎儿实施了旋转术,使母子平安。2003年5月,新庄乡蒋台村一残疾夫妇,妻子难产,夜里12点找到陈瑞兰,冒着大雨踏着泥泞的乡村小道,陈瑞兰一路小跑赶到家中,顺利为其接生。当看到病人没有买营养费的钱时,尽管自己家庭并不富裕,她还是免去了医疗费用,并留下随身带的20元钱,给产妇买营养品。1999年,陈瑞兰在出诊时听说村里王冬花的丈夫因为妻子生了双胞胎女儿而大发雷霆,想扔掉女婴。她赶忙赶到家中,进行说服教育,使其认识到错误,满月后丈夫支持王冬花做了节育手术。多年来陈瑞兰还默默无闻地照顾着小叔去世后留下的孩子,从嗷嗷待哺抚养到小学五年级,将孩子视如己出,夫妻俩对孩子疼爱有加。
  莘莘学子想助家乡致富
  为了回报父母的无私付出,懂事的三个孩子用优异的学业报答父母,三个人一个个都在暗中较劲。每年的节假日,都没有回过家,而是在外打工,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赶快学习成才,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报效家乡。
  去年,陈瑞兰因劳累过度引发大出血。为了不影响另外两个考研孩子的学习,她只告诉了在北京的大儿子。得知母亲生病的董世魁,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赶赴母亲身边,望着憔悴的母亲,董世魁泣不成声。但陈瑞兰的病刚有转机,董世魁就有重要的科研项目要立即赶回学校,握着母亲的手他不忍告别,他多么想带着操劳多年的父母一起到北京城逛逛,还是坚强的陈瑞兰让孩子以学业为重。多年来董世魁三兄弟深知自己的家乡还很贫穷,所以暗下决心学业有成后一定要将合适的项目带到家乡,让乡亲们脱贫致富,让更多的孩子读书。

最热门家教资讯浏览
北京教员信息搜索
要求科目:
学校:
要求专业:
要求性别:
北京家长信息搜索
要求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