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发布时间:2007-6-21 10:17:00 |


   新华网湖北频道6月21日电 不久前召开的湖北省第十五次高校党建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为高职院校的代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涂普生向与会高校介绍了该校党建及办学经验。作为一所办学仅8年的普通地方高职院校,从2003起,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8%,其一次性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稳居前列。
"特色兴院"拿就业作杠杆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涂普生说,学校紧贴市场办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高大学生就业力,用高就业力打造高就业率。为此院党委旗帜鲜明地提出,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落实到"特色兴院"和"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去,在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一是在全院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2年,在企业实践1年;二是进行"校企合作、校场结合",学校与企业,与农场、林场、茶场、渔场等实体合作,学校为企业、场方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企业、场方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和场地,安排更多的学生就业;三是按照"合格+特长"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既让学生成人成才,又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四是实施"项目教学法",以行动导向为核心,以"教、学、做"合一为主体的多元并存教学模式,在"做中教、教中做;做中学、学中做"。
   涂普生介绍,从2005年开始,全院开展了以"专业整合、课程整合、教材内容整合,实习实训改革、考试办法内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以行动导向来设计必修课;根据核心能力的生发来确定选修课;以培养学生进入社会的后发优势来确定自修课。就业杠杆有力地撬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石。
内外驱动"两广一多"铺路
    强化学生技能教育,搭建学生就业"立交桥"。一方面,强化技能训练,理论课和实验实训课课时的比例达到1:1,为学生赢得职场竞争主动权。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大专学历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使学生在毕业时既有大专毕业证,又有上岗资格证书,增强学生求职择业的竞争能力,学生毕业前98%以上的都能获得"双证"。有的学生毕业时能拿到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市场上游刃有余。一些毕业生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和技术中坚。
   在实践中,黄冈职院探索形成了"广交天下朋友,广建就业基地,多办订单教育"的"两广一多"就业工作模式。学院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60多个实习就业基地和80多个就业联络站点,200多家知名企业掌门人成为学院领导的知心朋友。这些"就业基地"和"知心朋友"成为学院洞察人才市场的"瞭望哨"和打开人才市场的"金钥匙"。学院根据"瞭望哨"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向,努力迈向毕业生和岗位零距离、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零距离的目标。目前,学院与钱江集团、tcl王牌电器集团、格力电器集团等87家知名企业进行了订单式教育合作。
"两情"管理,凸现人文关怀
    在紧抓专业、技能的同时,学校特别注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推行"两情"管理,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诚信、协作等素养,不仅让学生能就业,而且让学生就好业。学院要求,年纪较大的教职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看待,建立父子情;年纪较轻的教职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兄弟姊妹看待,建立手足情。大家倾注爱心和责任心,从校园建设、宿舍整治、饮食调理等具体的、关乎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事情做起,为学生"创造家的环境、营造家的温馨、培养家的情感、提供家的服务",使得师生之间有情感上的"亲缘",让学生入校有如归家的感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凸现人文关怀。
    每年新生进校,院党委都会积极做好摸底工作,对困难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学习困难学生,安排专业顾问进行沟通、引导、启发;对于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设立奖学金、帮助贷款、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发放特困补助和缓交学费等方式解决。2005年,学院启动了"院党委每人资助一名贫困生"活动,党委成员每人每月向"一帮一"的学生捐赠100元生活费;对心理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时进行咨询引导,同时建立"院、系、班"三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每班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并对心理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子跟踪感化,让他们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健康地生活。
    既不在大城市又缺乏区位优势的黄冈职院,凭着准确定位,大胆开拓,形成后发优势,在教育界声名鹊起。现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区的在校生1.2万人。
(编辑:彭湘荣)
  

最热门家教资讯浏览
北京教员信息搜索
要求科目:
学校:
要求专业:
要求性别:
北京家长信息搜索
要求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