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减负令”下 学生们仍然是“重庆最辛苦的人”

发布时间:2007-3-15 16:00:00 |
来源:今日重庆

这短暂的一刻,是很多中学生可望不可及的。“减负令”下,孩子们的欣喜和父母的惶恐同在。
  中餐就吃方便面
  “我们是这个城市中最辛苦的人。”一位中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在这个忙碌的城市,很少有人比自己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3月4日,元宵节,也是一个难得的星期天。夜空中,礼花此起彼伏绽放,整个山城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晚上21∶40,记者拨通初三学生贾健芾(化名)的手机,电话中,记者说明采访意图后,他爽快地答应了。但在约定采访时间时,他却犹豫起来:“作业还很多,可能要做到深夜……”
  连续3天,每天打贾健芾的手机,都是关机。最后,记者给他发了短信预约采访时间。3月7日20∶00,记者收到他回复的短信:“我在上课呢,再约吧。”
  3月8日中午12∶06,记者终于在贾健芾的学校———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操场的升旗台下,见到了这名15岁的少年。高高的个头,但显得异常清瘦,红红的眼圈,暗示着睡眠不足。
  “赶紧吃饭。”贾健芾大步流星走向食堂边的小卖部,买了一盒康师傅红烧牛肉方便面。
  “怎么不去食堂?”
  “太挤,费时间。还要上课呢。”看着腕上的电子表,他补了一句:“都12点10分了。”
  在记者执意邀请下,贾健芾勉强同意一同去食堂吃饭。饭间他感慨,中午好久没有吃过热饭了。因为中午时间紧张,他一般都是泡碗方便面。记者注意到,食堂里紧挨着贾健芾的餐桌上,两个女生也正吃着“康师傅”。
  吃饭期间,贾健芾不停地抬腕看表。“中午要午休。其实大家都不怎么睡,要抓紧时间做作业。”贾健芾边说边艰难地吞咽着食物。
  就像作战时间表
  贾健芾简单讲述了他每天的作息时间,以下是他在“正常情况”下的作息时间表:
  上午,清晨6∶00起床。7∶20到校上早自习,7∶50早自习结束。8∶00开始上第一节课。5节课后,12∶10分下课。
  下午,13∶00开始所谓的“午休”(大多都在赶作业、看书)。14∶30开始上下午第一节课。两节课后,16∶00下课。随后,16∶10开始上“培优补差”的第一节课,连续两节,中间不休息,17∶30下课。
  晚上,18∶20开始晚自习,连续4节课,中间不休息,21∶10下课。
  深夜,21∶30到家,简单吃饭。21∶50开始做作业,0∶00结束。
  由此可见,从清晨7∶20到第二天零点,贾健芾中间休息的时间极少。而这些都是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每天前一晚的“夜战”,令他无法保证每天都能清晨6时按时起床,父母成了他最保险的闹钟。一旦这个“闹钟”无法准点,迟到就无法避免,只有“打的”,不断地催促司机“开快点,开快点”。
  所以,贾健芾经常没时间吃早餐,书包里总是装着两盒牛奶,为的是抵挡上午的饥饿。
  每天13节课,每周65节课,一天在校时间14个小时,加上约3小时的家庭作业时间,共计17小时。不做任何其他事情,躺下就睡着了。贾健芾的理论睡眠时间为7小时。除此之外,周六他还要到老师家中补课。
  15岁的少年贾健芾拥有1米75的挺拔身材,却只有47公斤的体重。
  对于重庆市教委2月26日下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贾健芾表示他从出租车上的广播中听了个大概。但是其他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因为老师从来没有跟他们说过,初三的学生也不可能有时间看报纸。
  当从记者手中接过这份红头文件时,少年贾健芾的表情显得异常复杂。
  补课班外的家长们
  在渝中区南纪门附近某小学,大门口两侧贴着醒目的“减负通知”。但是,在每周星期六13∶30,学生们照样会被家长带到位于两路口的皇冠大厦14楼,进行“周末补课”。
  3月10日,星期六,13∶00,记者走进了这所以外语、绘画等以兴趣培养为主的培训学校所在地。13、14两层楼内,分布着几十个教室,教室的
之小,只有中小学生可以坐下。在大厅的学习提高名册表上,可以找到来自重庆主城绝大数中小学的学生。孩子们坐在狭小的教室内,而成群的家长们则在大厅的“家长休息区”抽烟或打盹。
  家长们大都知道市教委的“减负令”,也心疼作业较多的孩子。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无奈。家长们辛苦一个星期,已经是累得精疲力尽,却还要担负“陪读”的重担和高昂的培训费用。在他们看来,“减负”之举的确好,不仅是减孩子们的负担,也是减家长的负担。但自家的孩子减了“负”,人家的孩子却加了“负”,这一进一出,孩子成绩上的差距会令家长们寝食难安。“我们做家长的不能耽误孩子的前途啊!”
  一位父亲指着大厅里熙熙攘攘的学生,以极为复杂的语气说,看着这些孩子,就会感觉肩膀上沉甸甸的。“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小学就是起跑线,我这个做父亲的怎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
  伴随着深深的叹息声,周围的家长都报以沉重的点头和复杂的眼神。
  “艰巨工程”还未竣工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从来没有离开教育
者的视野,早已成为公众关注的老大难。就在酝酿制定减负“通知”的准备
,为了使《通知》更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今年1月,市教委专门委托重庆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实施了专项民意调查。
  调查显示,在重庆有高达74.07%的居民认为中小学生负担偏重。学生和家长的感受更为强烈,有86.09%的学生和81.11%的家长感觉学生负担偏重。调查报告表明,市民反映学业负担重的几个重要表现形式依次为:家庭作业多、课程设置多、考试频繁、上课时间长、升学压力大和校外补课。
  这份近万字的调查报告摆上教育决策者案头,给了主管部门的决策一个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并最终促使了市教委减负通知的迅速出台。这份刚一公开就被媒体称为“减负令”的通知中,明确限定了中小学的上课时间、在校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甚至规定了学生睡眠时间和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其规范涉及面之广,规定之详尽,要求之严格,极为罕见。目的就是希望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
  李源田作为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处长,见证了通知出台的全过程。他把这份关乎全市500万中小学生切身利益的文件,称之为“送给孩子们的开学礼物”。
  在这位教育官员看来,目前的中小学生因为负担过重连健康状况都堪忧,这样的教育显然是失败的。所以他认为,现行的中小学教育必须以健康为第一指导思想。而这一点在《通知》中的表现就是,规定了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
  但面对“减负令”执行以来遇到的问题,他坦言,减负是一个艰巨的工程,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助和理解。
  高考下的“减负”无力
  一位从事基础教育近30年的中学副校长认为,学生负担重,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和基层教育主管部门。他举例说,目前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可以不考试,高考甚至也可以降低难度,但学生最后还是得面临高考的竞争。这种竞争将决定他们以何种角色进入社会。对这种大背景下,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尽管为素质教育作出了很大努力,却始终无法突破这一“瓶颈”。
  从事社会学研究的专家李光荣更是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已深深影响当代中国人的
观。而在一个做什么都重学历的社会,这种价值观被进一步肯定。现在的“减负”一旦变成孩子今后升学、
的“重负”,那任何一个家长都无法接受。“减负”需要整个社会的用人观、成材观的转变,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涉及范围巨大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做到,让每个公民都拥有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任何职业都一视同仁,那么所谓的“减负”将根本不会成其为一个问题。
  尽管“减负”存在着看似难以突破的困局,但是在朝着减轻学生负担,进行素质化教育的道路上。重庆教育主管部门仍正不懈地努力。
  据悉,市教委酝酿已久的中考招生改革方案正式出台,体考成绩将按30分计入升学总分。所有今年报考重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含往届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升学体育考试。在竞争激烈的中考中,没有人会对这宝贵的30分无动于衷。据教委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表示,这宝贵的30分就是希望能引导学校、老师、家长还有学生,能将“减负”措施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此外,据市教委透露,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录取的依据。并将中考科目政治、历史改为开卷考试,从根源上突破“减负”瓶颈。
  重庆的教育决策者希望,以此来向全社会传达一个强烈的信息:“减负”难,再难也要进行到底!”

最热门家教资讯浏览
重庆教员信息搜索
要求科目:
学校:
要求专业:
要求性别:
重庆家长信息搜索
要求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