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教育与就业的关系

发布时间:2007-6-21 9:40:00 |
来源:红网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些人甚至由此认为高等教育扩大规模是错误的。那么,教育发展与推动就业究竟是什么关系?应怎样认识和处理教育与就业的关系?这里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2007年我国公务员招考报考与录取的比例约为42:1,而去年的这一比例约为48.6:1。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大中专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2006年广州市市容环卫局下属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开招聘,13个职位就引来了286个本科生、研究生竞争,平均26人抢一环卫工作岗位。2006年,北京市殡葬系统报名和录用比例就高达100∶1,难度并不亚于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成本的加重,受教育者承担的教育费用大幅增加。普通百姓一方面要付出大量的教育费用,另一方面其子女毕业后找工作难,不满是可以理解的。
  应当看到,就业难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在那些人口多、经济尚不发达的国家里更为突出,就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也仍有就业难的现象存在,而且有时在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
  产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很多,主要有:(1)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岗位无法满足就业需要;(2)就业人口数量大于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3)就业机制和政策不健全或存在问题;(4)就业环境尚未优化。
  就业与经济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经济发展得快,提供的就业岗位就多;经济发展迟缓或经济发展恶化,提供的就业岗位就少,甚至造成失业大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劳动者素质、领导者能力、科技文化水平、经济体制机制、政治因素、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等。其中劳动者素质、领导者能力、科技文化因素等都与教育发展水平有关。
  2、就业难的主观因素
  就业难并不只有客观因素,还有许多主观上的问题。如就业观念问题、创业能力问题、劳动者素质问题等等。一方面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岗位如高技术含量要求的或艰苦条件地区的,却不是很多人能适合或愿意去的。也存在有可创业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却缺乏自主创业自主就业的素质和能力的问题。
  一个工作岗位,可能有好多人来竞争,如:大中专毕业生、初高中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转业退伍军人、城市居民、农民工,还有已有工作想转岗或调动的。前两年就出现一个街道社区招收一名工作人员,全国4000多人报考竞聘的局面。
  减少大中专毕业生的比例,即缩小大中专招生数,势必增加初高中毕业生或其他几类人员的比例,从数量上来说,这个工作岗位的竞争度并不会减轻。有人对要不要办这么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有疑问,认为应该缩小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但是如果减少高校招生数,必然会扩大初高中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同时也会带来人民群众对高考录取率低的不满。这就是我们近年来为什么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原因。因为只有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才能改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因此,就业难的问题,主要的不应是靠缩小高等教育规模来解决。
  教育对就业的作用
  教育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说,对推动就业有积极作用,但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我们要努力发挥教育对推动就业的正向作用,认真解决教育对就业所带来的一定压力。
  1、教育发展能够有力推动就业
  教育对就业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1)教育发展能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教育发展能够培养更多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劳动者,使受教育者有更多的就业选择和就业机会;(3)教育事业发展能够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4)教育事业发展了,也可在教育领域内部扩大就业岗位。
  总之,教育为就业奠定重要基础,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当前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大学的招生数相挂钩,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教育与就业的关系。
  以就业率高低来决定能不能招生,有其合理性,但不能将其绝对化。合理性在于: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必须与人才市场需求相适应,高校不能都是培养无法就业、不能就业的人才。不能绝对化的理由在于:就业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决定的,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既是劳动力就业前的培训,同时又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另外,招生和就业还有个时间差的问题,在招生时无法绝对准确地预测今后三年或四年本专业学生好不好就业、能不能就业。能否招生不仅要看就业的岗位需求,还要看社会的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能否招生不能仅以就业率高低来决定。就业率低并不能完全由学校来承担责任。
  2、教育发展也会对就业产生压力
  普通大中专院校的绝大部分毕业生都有就业的问题,毕业生越多,就业的压力就越大。大中专毕业生参与就业竞争,给其他低学历或无学历者也造成就业竞争的压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努力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
  提高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需要学校和学生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
  1、学校和学生应该做的
  学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应加强学科建设,确保办学质量,在连续多年扩招的基础上,现在尤其要注意提高办学质量。要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大中专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敢于参与就业与创业的竞争。
  2、政府和社会应该做的
  各级政府和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广开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门路,提供就业机会。要建立健全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和自谋职业的体制机制。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

最热门家教资讯浏览
北京教员信息搜索
要求科目:
学校:
要求专业:
要求性别:
北京家长信息搜索
要求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