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倾注育人路 捐资助学传真情

发布时间:2007-4-1 8:48:00 |
来源:新闻信息网

2月28日,花园镇松林村四组杨文权,在家中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儿子杨树文的“县城爸爸”。
   这位“县城爸爸”是孝昌县农业局局长郭华桥,自3年前县里“一帮一”活动开展以来,杨树文就一直叫他“县城爸爸”。
   今年42岁的杨文权,7口之家全靠夫妇俩种地为生,生活十分拮据。
   郭华桥亲切地对杨文权说:“今天,我代表县农业局及个人来看望你们,有困难跟我说,一定要让孩子们安心上学,顺利完成学业……以后我还会来看你们的。”临走时,他把1200元钱送到杨文权手中。“谢谢,谢谢你们,这些年来的恩情我们全家是不会忘的,真不知道如何报答你们。”杨文权感动地抹着泪道。
   在孝昌县,不只是县农业局,每一个县直机关都认了这样的“穷子女”。近两年来,尽管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仍有部分群众因生病或残疾等方面原因,导致生活贫困、子女上学困难。“结亲就要结穷亲,帮人就要帮到底。”孝昌县委、县政府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在县直部门中开展了“献爱心捐款助学”活动,要求各单位都要联络几个贫困村几家特困家庭的孩子结成帮扶对子,切实照顾好他们的生活。截至目前,全县现有2000名在职党员已与423个贫困对象、2477名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募集资金110余万元。
长大后像叔叔一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叔叔们,你们好!寄给我俩的1400元学费已收到,并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去年期末考试我考了第三名,吴小英的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快,还当上了副班长!谢谢你们多年来对我和小英的关心和帮助……”这是就读于花西中学的朱小梅,于3月1日写给孝昌县公安消防大队全体官兵的学习情况汇报信。
   吴小英、朱小梅(均为化名)是两个不幸的孩子。小英很小就失去了父母,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原来一直靠爷爷奶奶种田为生,随着两个老人年纪越来越大,生活也日见窘迫。小梅父母离异,父亲种田、打零工勉强养活小梅和小梅的爷爷、奶奶。对这样的家庭来说,孩子的学费是一笔可观的开销,小英和小梅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2003年7月,孝昌县公安消防大队的官兵得知这两个孩子的情况后,迅速伸出了援助之手。武警官兵们你10元我20元地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钱都拿了出来。仅一天时间,大队就收到捐款1500多元,给两个学生交了学费、买了新书包和文具,还将剩余的捐款送到小英和小梅的家里,以解燃眉之急,使两名学生得以继续上学。
   几年来,两个孩子经常与大队官兵通信,汇报她们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他们得知刚上初中的吴小英英语听力跟不上,官兵们立即购买了一台复读机,用特快专递寄到她的手中。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从2003年9月以来,孝昌县公安消防大队的官兵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给两个孩子献爱心的行动却从未间断过。为了使资助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大队制订了长期的助学方案,全队10名党员每人每月从津贴中拿出20元钱用来资助她们,这样,每个月就能积攒200元作为她们部分生活费用。
   至今,已经上初三的朱小梅和上初二的吴小英成绩优异,与武警叔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她们告诉笔者,武警叔叔是她们一生的恩人,她们一定努力学习,长大后要像武警叔叔那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七年来,孝昌县公安消防大队资助贫困学生47名,累计资金4.4万元。
“贫穷不是耻辱,而是一种磨砺,一份财富”
   3月2日,孝昌县教育局如往年一样,在开学前夕如期收到了40万元来自广东的电汇款单。这是鲁楚平先生2007年第一学期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第一批助学捐款。     
   鲁先生原是陡山乡陆东村人,昔日家境贫寒的他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在广东创下雄厚的资产,成立了惠洋电器有限公司。当他从当地村委会得知村小办学困难后,便慷慨解囊,投资2000万元在家乡兴办了一所占地200亩可招生3000人的综合性学校。并表示今后每年将拿出80万元捐赠家乡的教育事业。
   3月2日,县三和印刷厂女企业家晏秀英一早来到县教育局,迎接新的受助对象。
   晏秀英这个从下岗工人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6年前当她得知上高一的孤儿刘字兵需要资助,她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一晃6年过去,圆梦武汉大学的刘字兵现已就业浙江台州一大型企业。6年来,她先后资助中、大学生11名,累计资金3万余元。
   这一天,晏秀英把钱递给受资助的孩子深有感触地说。“孩子啊,'贫穷不是耻辱,而是一种磨砺,一份财富'。我希望你们不要因为家庭的经济困难而影响自己的学业,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材。”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像鲁楚平、晏秀英这样致富不忘家乡、回报社会的商业能人有170多人,共斥资30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800余人次,修建学校7所。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境贫困而中途辍学”
   3月3日,来到孝昌一中。教学楼前两侧标语“一切为了学生,让每个孩子看到希望,不放弃每个学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直跃眼帘。10多年来该校先后减免学费60余万元、开展“一帮一”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家庭2000余户,捐资140余万元,帮助1600余名学生完成学业,累计资金230余万元,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爱心乐章。
   在老城区一幢教工宿舍,笔者见到了88岁高龄的夏时老人。夏老师儿子下岗在家,每月1000多元退休金,是一家5口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夏老师吃的是粗茶淡饭,衣服多少年都没买过新的……对自己这么苛刻,但是对于他所资助的孩子们,夏老师却是出手大方,每学期向校助学基金会捐款2000元,十年如一日,先后资助了21名即将进入大学的贫困生。
   一中校长刘文清十几年来,他既当严师又当慈父,用自己微薄工资资助了一名又一名贫困学生。
   来自陡山乡热心村的胡涛同学,高一时父亲身患淋巴癌去世,时隔不久,其母亲又患上了乳腺癌,原本一贫如洗的家庭犹如雪上加霜。为了不让这位勤奋好学的孩子失学,刘校长率先捐款200元,并发动全校师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筹集资金30000多元帮助他家解了燃眉之急。像胡涛一样,陈碧金、陈方宁、林健等同学,因家庭困难等原因,都曾萌生过休学、打工养家的念头。刘校长得知消息后通过家访、写信、打电话、派同学上门动员等办法,让这些孩子重返校园。
   “学校送走一批老生迎来一批新生,师生们的爱心资助活动也一茬接连一茬。与此同时,我们学校还设立了扶贫助学基金,建立了奖励、减免、扶助爱心助学机制,每逢新的学年开学,先由贫困学生自行申请,再提交校委会调查核实,确定贫困程度然后进行分类扶助,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境贫困而中途辍学。”刘校长介绍说。
   在孝昌,如此乐善好施,关爱他人的爱心故事不胜枚举。在孝昌,如此乐善好施,关爱他人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