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连市中考人数大幅下降

发布时间:2007-4-19 1:06:00 |
来源:大连晚报

我市今年的中考报名工作已于4月13日结束。为了使全市考生和家长能够更加深入、具体地了解今年中考的相关政策和信息,日前,记者采访了市教育局招生部门和相关处室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对考生和家长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今年全市共有多少考生参加中考?   
答:今年全市共有58291人报名参加中考,其中市内四区18026人,其他区市县40265人。各区市县报考人数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全市减少总数达16621人,其中市内四区减少4775人,其他区市县减少11846人。
问:今年中考填报志愿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需要提醒广大考生注意哪些事项?    
答:中考填报志愿的时间是6月11日~15日。市内四区考生填报普通高中志愿,不受毕业学校所在区或本人户口所在区的限制,可以任意选报地处市内四区的普通高中。其他区市县考生不得跨地区填报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志愿。继续严格执行按区域属地化招生录取管理规定,实行在哪报名,在哪考试,在哪填报志愿,在哪录取的原则。
问:今年中考考试的时间和科目是如何安排的?    
答:中考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考试时间:6月30日至7月1日;思想品德、历史和外语听力第一次考试时间为:5月16日;外语听力安排两次考试,对第一次考试成绩不满意者,可参加第二次考试,考试成绩以最好的一次为准。第二次考试时间为5月31日。(具体安排见表一、表二)     
问:从总体上看,今年的中招政策和去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答:与2006年相比,今年的中考政策总体上基本保持不变,个别地方做了调整,主要包括:1、考试时间仍然安排在6月末的最后一个双休日。今年为6月30日和7月1日。2、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指标到校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由2006年公费计划的40%提高到60%。3、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指标到校分配到初中学校的依据,由初中学校毕业生数改为学校毕业生中的本学区学生数。4、同一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录取不同初中指标到校生,最低分差由2006年控制在20分以内,改为控制在30分以内。录取结果以初中学校为单位向社会公示。5、市内四区报考普通高中的学生需要加试体育(其他区市县是否加试,由区市县教育局决定)。加试内容为男生1000米跑和立定跳远,女生800米跑和立定跳远。体育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体育加试成绩达到“合格”标准的考生,在普通高中录取时,升学总分增加5分,对于免予体育考试的考生,升学总分增加2分。6、降低重点高中、省级示范高中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在体育特长生按计划录取不满时,可降30分(2006年为降20分),按体育测试成绩择优录取择校生。
问:今年全市高中阶段计划招生情况是怎样的?    
答:今年全市高中阶段总体招生计划安排7.2万人(含面向外地招生计划),可保证我市每一个有升学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有机会升学。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安排3.6万人,本市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预计将有所提高。市内四区公办高中招生计划中公费生计划将占招生计划总数的70%以上,择校生计划将严格限制在招生计划总数的30%以内。普通高中将首次安排招收在连外籍人员子女的招生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安排3.6万人,其中市属普通中专学校招生计划安排9300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招生计划安排15500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招生计划安排1000人,另外还有部分外地生源。
问:目前在连就读的外省(市、自治区)户籍初中毕业生,他们可否参加中考?如果允许参加,他们在连就读高中对以后参加高考有无影响?
答:根据目前的中招政策,在连就读的外省(市、自治区)户籍的初中毕业生,可以在大连参加中考并在大连的高中借读。但他们高中毕业后,需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对这部分考生而言,他们将来参加高考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高中课程改革的影响。由于我省已进行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教材的内容、课程的设置以及高考的模式等方面,都可能会与其他省份有所不同,这部分考生将来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势必会受到影响。二是国家限制“高考移民”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市、自治区)都出台了限制“高考移民”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既对户籍有要求(必须是本地户籍),又对学籍有要求(必须在本地高中就读一定时限)。因此,市教育局郑重提醒目前已经在连高中就读的外省(市、自治区)户籍学生和今年在连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一定要搞清楚户籍所在地的高考政策,慎重决定是否在连高中就读。
 问:为了做好今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市教育局近期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近期,市教育局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并将于5月26日、27日,在星海会展中心举办大型职业教育展览会和中招政策咨询会,以便让广大考生和家长了解并认同职业教育。
 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在去年资助8000多名贫困学生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政府助学金的发放密度,扩大资助面,涉农专业实行免费入学,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