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农民师智敏的创业之旅

发布时间:2007-9-22 9:55:00 |

荆楚网消息记者方田通讯员谭辉龙刘治乾
  不恋“工学”恋“农学”
  师智敏出生于咸安区桂花镇明星村一个农民家庭。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对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1994年高考填志愿,师智敏全部填报农业类院校,除了爸爸不表态,所有人都强烈反对。为了平息家人的情绪,师智敏将第一志愿改成了华工,其它志愿依然全是农业院校。他原以为华工分高,录取不了,这样就可以学农。哪知自己考了全校第二名,真被华工录取了。然而,学了大半年“工学”的师智敏中途提出要求转入华中农业大学。老师不理解:“华工”的门槛要比“华农”高不少,师智敏的学习成绩也不差,第一学期就获得了学校的乙等奖学金,老师让师智敏再慎重考虑。最后,师智敏只好编了个理由:自己家很穷,“华工”的学费2000元,而“华农”的学费只要800元。1995年4月,师智敏如愿从“华工”转入“华农”果树系。
  得知班上来了这么个“傻瓜”,同学们不无惋惜地和师智敏开玩笑:早知道咱们换校啊!在华农大,这个“傻瓜”的成绩很快就领先全班,并分别获得了“章文才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等荣誉。
  对师智敏的选择,有不理解的,也有理解的,还有敬佩的。师智敏的妻子杨玉凤,当年在四川上中专,从《中国青年报》上看到《过瘾的师智敏》的新闻后,就给师智敏写信,一来二往,两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谈到专业,师智敏不无遗憾地说,在华农大,班上共有33名同学,现在,直接“务农”的只有两名,涉农的也没有几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