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点班拯救大学“太空人”

发布时间:2007-4-22 8:01:00 |
来源:星辰在线

  经过十多年苦读,莘莘学子一朝进入大学。不少学生感到“失重”:缺少奋斗目标,不会自我管理,甚至连基本学分也修不满。
  为了改造这群“太空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分院借鉴美国西点军校的管理理念,成立了“西点素质拓展训练营”(“西点班”)。从早到晚,学生接受来自军事教官、老师和学生助管的严格监管,令数十名面临退学的老生“起死回生”。
  面临退学的老生“起死回生”
  “西点班”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分院的一类特色班。“西点班”采取学校与部队合作的模式,聘请现役军官担任营长,退伍军人担任专职教官,学院指定总支副书记担任教导员,学生政治辅导员负责日常具体工作,优秀学生协助工作。
  与一般大学生相比,“西点班”学生的时间表看起来“很不自由”:6时45分开始早锻炼;早锻炼后,正常上课,两名学生助管常来巡视,记录汇报听课情况;为避免学生出去上网,晚上6时30分在专门的教室集中自修三个小时;没有课的时候,教官、辅导员、学院总支副书记会找学生谈心;每个星期上交一篇周记,总结学习心得和不足……
  事实上,“西点班”试行一学期后收到了效果:2006年9月开班时,共有学生约60人,面临退学的老生和任意指定的新生各占一半。一个学期后,面临退学的老生中有23人在学业上“起死回生”,重新回到普通班就读;新生中获高分的人数是普通班的2倍,不及格人数只有普通班的1/4左右。
  大学“很容易使人迷失”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分院副院长董尚胜认为,“西点班”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对大学生的“强化时间与行为管理”。
  董尚胜承认,当今环境下,大学生公认大学是轻松自由的,因此要加强纪律约束,在理念上很难让大学生自主接受。据“西点班”教官何仕军介绍,新生进了“西点班”后因管理严格,有较大的抵触情绪;老生中许多人则以头疼脑热、过生日等借口逃避早锻炼或晚自修,个别学生甚至以退学相威胁。
  用中学模式来管理大学生,究竟是可笑还是有理?自认为在“西点班”中“重新装上马达”的大二学生小董选择后者。回想刚进大学的那段日子,她说:“大学不是蜜罐,不是游乐场,很容易使人迷失。对未来的迷茫,大量的空余时间让我感到了空虚,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
  应对“转型期”的无奈之举
  董尚胜说:“西方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自立能力,现在的中国大学生从小就让老师、父母抱着走,到大学里突然放手,没人管,很多人自然不知道怎么走。”
  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陆庄表示,太多大学生带着“考进大学就能轻松”的想法进大学,从严格的高中进入松散管理的大学,很多人面临“转型难”的问题,“学生在高中时代好比身上绑了10根绳子,不能一到了大学就把这10根绳子一下全放了,我们要尝试一根一根放。”
  “如果采用外国高校培养模式,我们商学院每年起码退学20多个大学生。”王陆庄说,“如何不当‘太空人’”这种大学生转型期的教育模式探索,成了当代大学无奈的“必选项”。